人民币重拾升势:中国经济预期乐观 支撑人民币走升
5月至9月,人民币单边升值趋势明显,仅4个月,在岸人民币(CNY)对美元升值逾6%,一度奔向6.4。在双边波动主导了9月的人民币走势后,在全球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从国庆节前起再次开始攀升,至今涨幅已近1%。
各界关注的是,人民币本月的强势升值究竟受到几重因素主导?中国经济增速的良好预期又对汇率有何影响?未来人民币走势会呈现何种格局?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四大主要原因助涨人民币。首先,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7%,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纷纷上调中国2017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第三,美国通胀数据不及预期,导致美元指数走弱;此外,国际资本流动形势有所改善。
德国商业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师周浩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增速高于此前预期,预计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在6.76附近。
人民币重拾升势
截至北京时间10月17日14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614,较国庆节前的6.6785升值近1%。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除中国经济好于预期外,近期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
首先,美元走势萎靡。上周五的美国通胀数据不及预期导致美元大幅跳水,使得人民币的外部贬值压力有所减轻。
“通胀低于预期加剧了美联储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通胀阴霾将持续笼罩在美元多头上方。”外汇经纪商OANDA的亚太首席交易官史蒂芬·英尼斯(StephenInnes)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其次,谢亚轩表示,国庆假期结束后,居民出国旅游的购汇需求回落有助于国内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缓解人民币在节前的季节性贬值压力。历史数据显示,9月服务贸易项下的银行代客售汇量往往会明显大于10月水平。
此外,国际资本流动形势有所改善。上周,中国、韩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金流入量增加,尤以韩国最为明显,流入规模达到今年以来最高水平。招商宏观团队的新兴市场资金流动指标低位反弹趋势更加明显。
从市场资金来看,根据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上周的统计,中国市场(含A、H和红筹股)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明显扩大,本周流入12.9亿美元(上周仅2.3亿美元),创下2015年7月以来最大单周流入纪录。
同时,8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环比增加108亿美元,连续第7个月出现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机构中,多数都表示人民币汇率的走升不存在央行干预的成分。“上周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仅为210亿美元,处于8月以来的较低水平,这是央行未干预市场的有力证据。”谢亚轩说。
中国经济好于预期
外部因素固然重要,但经济基本面更是决定汇率强弱的长期因素。下半年以来,全球机构纷纷上调了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9月份PMI意外上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速超市场预期,仍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价格的推动。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也表示,下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7.0%,这一水平同样超出市场之前对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的判断。
IMF近期也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企稳从贸易、商品价格、信心等渠道带动了新兴市场乃至全球的增长动能,预计中国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升至6.8%,2018年则为6.5%,较今年4月预测分别出现了0.2和0.3个百分点的上调。
今年8月,由于上半年亚太地区数据表现意外强劲,穆迪也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预估由6.6%调升至6.8%,并将2018年经济增速预估从6.3%上调至6.4%。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全年经济增长将显著高于6.5%,有望保持在6.8%左右,总体上运行平稳。
具体而言,出口增幅的扩大成为了今年GDP走升的主要贡献因素。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对于去年同期拖累0.7个百分点而言,今年上半年净出口拉动GDP增速0.3个百分点。相对应的,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速从去年的-9.57%大幅反弹至8.5%。
章俊认为,鉴于最近两个月摩根士丹利全球贸易领先指数(MSGTLI)企稳回升的态势,全球贸易增长在四季度会维持相对稳健的态势,不会出现大幅萎缩,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将持续。
人民币四季度继续走稳
就四季度而言,各大机构普遍预计,人民币对美元将呈区间震荡格局,同时也不存在较大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眼下,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已经改善。中国央行公布的2017年9月末官方外汇储备余额为31085亿美元,连续8个月增长。
此外,企业和居民的购汇意愿(居民和企业向银行买入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降至61%,购汇率在今年初是74%。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居民和企业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升至62%。
就外部因素来看,虽然10月美联储启动缩表,12月或将再加息一次,但这已经在市场意料之中,且由于美国财政刺激的不确定性、通胀的持续疲软,将抑制美元的上涨空间。
法兴银行外汇策略师基特·朱克斯(KitJuckes)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已经充分预期2018年美联储的紧缩过程会非常温和,尽管美元不会大跌,但是9月美元的增长动能已经瓦解,“眼下,欧元仍然被低估,中期估值的均值回归将会持续。如果欧洲经济复苏持续,欧洲央行持续推进正常化进程,那么欧元对美元将会在18个月内升至1.3以上。”
欧元在美元指数中占据了70%左右的权重,而2015年以来欧元对美元贬值近30%,一旦欧元开始走升,美元也将受到影响。
此外,机构普遍预计,如果美国通胀不出现明显走升,美元也很难大幅升值。
“10年期通货膨胀保值债券(TIPS)收益率较今年年初下跌4个百分点,而在其他G10国家(参与《一般借款协定》的国家),这一收益率都有所攀升,例如德国攀升12个基点,加拿大则攀升25个基点。同期,美元兑G10货币贬值。”朱克斯表示。
“美联储官员正在评估通胀低迷究竟是否为间歇性因素,眼下市场预计联邦基金利率最高升到2.5%左右,通胀可能仍维持在2%之下,因此这也不足以让美元重回去年12月的高位。”他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