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政策落地显效 经济大省主要指标三季度回稳向好
近期,山东、河南、江苏等经济大省陆续发布经济“三季报”。随着稳经济政策落地显效,前三季度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改善,多个指标全国领先,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经济稳健向好 “顶梁柱”作用凸显
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和四川等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前三季度,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向好,稳中有进,亮点突出。
据山东省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山东GDP同比增长4.0%、好于全国1个百分点,对全国GDP增长贡献率为9.6%、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统计局表示,山东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河南GDP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河南省统计局分析称,河南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半年不同程度加快、持续高于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为稳住全国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在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看来,工业生产持续向好,是山东省GDP增速超过全国水平1个百分点最主要的支撑。前三季度,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经济大省支撑作用显著。9月,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5.5%、10.5%、7.6%和7.4%,较上月分别加快4.1、0.6、0.2和3.4个百分点。川渝地区工业企业加快弥补限电损失,增加值同比由降转增。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8月加快的2.1个百分点中,这些地区合计贡献1.9个百分点。
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加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力量载体。前三季度,经济大省多措并举帮扶市场主体,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可靠支撑。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8月印发了《关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广东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治层面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浙江推出78项改革举措,提升市场主体的发展环境。
“6个经济大省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国四成以上,贡献了40%以上的就业。随着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落地,市场主体的活力会持续增强。”博览财经首席经济师李宏图表示。
据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数据,今年8月、9月、10月,河南实有市场主体较上月分别净增13.1万户、24.8万户、40.5万户,保持较高增速。
据天眼查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0月18日,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全国前10的省份,共计新增有效注册企业数量超1126万家,同比增长9.83%。
李宏图认为,“市场主体是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者,市场主体规模大、结构优、质量高,经济就有活力、有韧性、有后劲。”
外贸保持较好势头 韧性彰显
前三季度,多省外贸数据全国领先。杭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进出口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在东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中,浙江进出口和进口增速居首位,出口增速居第二位。
其他经济大省外贸数据也表现亮眼。前三季度,山东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5.7%,河南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2.1%,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大省对“一带一路”沿线、RCEP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增加,为前三季度外贸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志刚认为,6个经济大省进出口和利用外资都接近全国的六成,是联通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未来要持续扩大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稳定国际贸易和外资,进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6个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市场主体、国际贸易和利用外资等方面分量很重,应发挥好独特优势,对于稳经济起到较强的乘数带动效应。”李宏图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