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政务公开 > > 正文

2017年3月财政收支报表分析说明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17-08-11 16:29  阅读:

                                                                                                                                   邓州市2017年3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简要分析

    3月份,受去年同期税收基数较低和当月入库量明显增大等因素影响,全市税收收入首次“扭负转正”,并保持较高增速。1—3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重点及民生支出保障较好。 
一、财政收支情况增长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1、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4351万元,增长19%,增收8675万元。其中:入中央金库14632万元,增长34.8%,增收3780万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6.9%。
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719万元,增长14.1%,增收4895万元。
收入分项完成情况:增值税完成5979万元,下降5.9%,减收375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3447万元,增长47.1%,增收1104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658万元,增长51.6%,增收224万元;其他工商各税完成5356万元,增长97.3%,增收2641万元;耕地占用税完成7766万元,增长5%,增收367万元;契税完成1468万元,增长41.6%,增收431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5025万元,增长3.3%,增收483万元。
收入分级完成情况:市本级完成30693万元,增长6.7%,增收1926万元;乡镇完成5475万元,,增长49%,增收2969万元。
收入分单位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8866万元,增长10%,增收805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5828万元,增长29.5%,增收3607万元;财政部门完成15025万元,增长3.3%,增收483万元。
收入分结构完成情况:全部税收收入完成24694万元,增长21.8%,增收4412万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2%。其中:正常工商税完成15460万元,增长30.5%,增收3614万元,占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8.9%;来自工业企业的全口径税收7738万元,增长43.5 %,增收2346万元,其中:地方级税收完成5198万元,增长137.5%,增收3009万元,占正常工商税收的33.6%。农业两税完成9234万元,为预算的25.2%,增长9.5%,增收798万元,占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2%。非税收入完成15025万元,占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8%。
3、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3月,全市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107万元,下降38.2%,减收5017万元。重点收入项目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6878万元,下降41.7%,减收4915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情况
1—3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638万元,增长5.6%,增收3328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705万元,增长27.7%,增收254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9万元,下降40.3%,减收6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93万元,增长76.9%,增收95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1万元,下降53%,减收80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1—3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6864万元,增长26.2%,增加支出34615万元。
重点支出分项完成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3021万元,增长55.4%;教育支出完成43688万元,增长4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9216万元,增长60.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完成37783万元,增长8.4%;农林水支出完成6530万元,下降6.2%。
财政支出分级完成情况:市本级完成156275万元,增长24.1%,增加支出30397万元;乡镇完成10589万元,增长66.2%,增加支出4218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3月,全市地方财政基金支出完成18669万元,下降22.8%,减少支出5501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情况
1—3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5300万元,增长24.2%,增收10783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528万元,增长11.6%,增收1196万元;失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5万元,增长10.8%,增收3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988万元,增长141%,增收1748万元;工伤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42万元,增长718.5%,增收388万元。
二、预算执行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较快,在直管县位次有所提高。1—3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9719万元,为年初计划的28.8%,增长14.1%,较年初收入增长目标(9%)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幅(1.5%)扩大了12.6个百分点,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从10个直管县看,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第6位,较上月提高1个位次;收入增速第7位,提高2个位次;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第7位,提高1个位次。
(二)税收收入首次“扭负为正”,但后续压力仍然较大。3月份,财税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挖掘税收增收潜力,税收收入当月实现13176万元,是前二个月月均入库数(5759万元)2.3倍,是年初预算月均入库数(7808万元)1.7倍。受税收收入当月入库量增大影响,我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4693万元,增长21.7%,较上月提高了22.8个百分点。从10个直管县看,我市税收收入总量第6位,增速第6名,扭转了前期持续下降态势并在直管县中位次有了提高。
结合目前重点税源和税收征管情况看,我市税收收入后期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主要原因:一是工业企业基础依旧薄弱,相关税收起不到支撑作用。1—3月份,来自工业企业的全口径税收为7738万元,其中:地方级税收完成519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仅为13.1%,对全市财政收入仍起不到支撑作用。二是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后期走势仍然不容乐观。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和“营改增”政策性因素双重叠加影响,我市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后期形势仍不容乐观。1—3月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税收完成5491万元,下降23.7%,未来房地产业税收对地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仍待进一步观察。三是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城维税等主体税种上看,1—3月份累计完成10822万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7%)16.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成果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非税收入进度较快,对地方财政收入起主要支撑作用。1—3月份,非税收入完成15025万元,为年初计划的34.1%,超时间进度9.1个百分点,超收4000万元,增长3.3%。进度较快的原因是一月份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拆迁形成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345万元及时足额入库,增幅略低则是由于去年同期蒙华铁路建设耕地开垦费缴库6000万元影响抬高了基数。剔除上述一次性因素,我市1—3月份非税收入同口径增长13.3%。
(四)乡镇税收收入达到序时进度,但乡镇间差距较大。一季度,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及产业集聚区税收拉动,全市乡镇税收收入累计完成8917万元,为年初计划的26.5%,超序时进度1.5个百分点。但分乡镇看,乡镇间税收收入进度极不平衡,除产业集聚区、湍河、裴营、花洲、古城等9个乡镇地方级税收任务完成进度超过时间进度,高集、汲滩、桑庄、十林、孟楼等21个乡镇完成任务进度滞后时间进度,其中高集(1.7%)、汲滩(3.8%)、桑庄(4.1%)、十林(4.9%)、孟楼(5.9%)、穰东(6.4%)、龙堰(7.5%)和杏山(7.9%)等8个乡镇完成序时进度不足1个月水平,乡镇收入形势异常严峻。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较快,民生支出保障较好。1—3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668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2%,其中民生支出合计 142968万元,增长21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核算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合计增长25%。主要是一季度我市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社会保障对象各类补助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
三、2017年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一)以培植财源为核心,壮大财政发展后劲。一是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迎难而上,主动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约,不断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强势突破;二是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想。紧跟上级重大财政决策进程,认真研究财政经济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及时掌握上级的新思维、新观点,超前思考、提前介入,积极为全市经济工作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三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着力做好从用财到生财聚财工作重点的转变,甩开膀子走出去,挽起袖子深下去,用心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二)以强化征管为手段,确保收入应收尽收。一是加快推进综合治税工作。财税三局要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形成合力,有序推进,确保完成税收目标计划。二是全市收入征管部门要在全面及时掌握税源变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税源的税收监控,堵塞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认真开展全市税收专项清查活动。以贯彻执行《河南省税收保障办法》为契机,积极做好全市耕地占用税等项税收的清理及企业欠税工作,依法处置欠税、偷税、漏税行为,维护国家税收的安全。
(三)以加快支出为抓手,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一是及时批复下达年初预算,认真落实部门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建立预算执行通报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及时性。二是建立预算执行进度、结转结余资金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支出进度慢的项目严格按有关要求收回资金。在具体项目的安排上,按照保障民生、突出重点的要求,集中财力解决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三是加大对乡镇和重点项目的监控力度,着力提高资金审批速度和拨付效率,确保财政资金尽早形成实际支出和社会需求,尽快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以财税改革为契机,加大财政创新力度。一是认真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规定,防止变相减免税收,对已经取消、停止执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停止执行;对新出台的优惠政策要加大力度贯彻执行;二是进一步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强化预算部门主体责任,增强部门预决算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严格按照规定内容和规定科目全面进行公开,让社会公众全面、完整、准确了解部门预决算信息,促进依法理财、阳光理财;三是积极推进PPP模式,创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项目的征集和筛选力度,严格项目入库标准,提升入库PPP项目质量。
(五)以财政监管为重点,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覆盖面,探索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创新财政监督方式。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和自身建设,构建适应公共财政管理需要的“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充分发挥财政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整体监督效能。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