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州市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7)
发布时间:2021-03-12 08:42
来 源:Admin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主导产业,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加快向智能、高端、现代转型升级。聚焦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新兴产业和屠宰及肉类加工特色产业,利用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互联网+”产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支持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和新兴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推动企业研发财政补助政策实施,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较快增长。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突破,着力解决企业升级“卡脖子”问题。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作用,激励科技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研发生产。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强化财税政策引导,加大对城市交通、古城历史街区修复、老城区整街区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支持开展“双违”“双占”整治,除堵保通、治乱增绿、补白强弱,推动城市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补齐短板,再现水系相连、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
3.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不断发掘内需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扩大居民消费。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城市消费升级,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为载体,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提升产业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报批土地4000亩,完成1500亩土地收储计划,增加土地基金净收益,争取完成土地收入40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建立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支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降低城镇居住成本。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棚改后续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统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着力保障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以及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程。支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积极争取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投入、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乡村倾斜,提高产业项目投入占比,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内生发展转变。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完成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国家种子战略,支持建设国家级杂交小麦种子产业化基地,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开展“四优四化”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争取政策性水利项目,加大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优化提升农村路网、电网、通讯和安全饮水体系,支持“四好农村路”和“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建设,争取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支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支持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和南阳市“四美乡村”,支持邓习线、迎宾线两侧村庄及干线公路沿线村庄开展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提升改善。继续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研究土地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3.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不断发掘内需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扩大居民消费。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城市消费升级,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体系,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为载体,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提升产业集聚区项目承载能力。通过增减挂钩项目报批土地4000亩,完成1500亩土地收储计划,增加土地基金净收益,争取完成土地收入40亿元。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建立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落实“房住不炒”要求,支持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发展,降低城镇居住成本。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做好棚改后续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统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着力保障农村户用厕所改造以及农村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程。支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积极争取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财政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扶贫投入、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乡村倾斜,提高产业项目投入占比,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内生发展转变。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支持完成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落实国家种子战略,支持建设国家级杂交小麦种子产业化基地,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支持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支持开展“四优四化”农产品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推动农业保险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动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积极争取政策性水利项目,加大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维修养护,优化提升农村路网、电网、通讯和安全饮水体系,支持“四好农村路”和“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建设,争取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深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支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支持创建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和南阳市“四美乡村”,支持邓习线、迎宾线两侧村庄及干线公路沿线村庄开展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提升改善。继续扶持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挥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作用,研究土地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措施,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