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州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10)
发布时间:2025-03-14 10:54
来 源:未知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5.一般债券: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是指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6.专项债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指在国务院批准的限额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含经省级政府批准自办债券发行的计划单列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7.再融资债券:再融资债券是发行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的债券,是财政部对于债务预算的分类管理方式。再融资债券即为“借新还旧”债券,是为偿还到期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本金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能直接用于项目建设。
8.转移支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政府调控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按照预算法规定,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均衡市县间财力配置,保障各地日常运转和加快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引导各地干事创业,重点保障中央大政方针的有效落实。按照财政部具体工作安排,目前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暂列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障各地落实共同财政事权支出责任所需财力。
9.预算管理一体化:财政部组织制定全国统一的预算管理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财务报告等业务环节按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规范,贯通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各地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按照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建设一体化系统,将市县级预算数据集中到省级财政,并与财政部联网对接,实现关联业务间、上下级财政间、财政与部门和单位间的工作协同和数据衔接,动态反映各级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情况,并通过嵌入系统的控制规则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
10.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现代预算管理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1.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是指中央或地方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结余等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12.基层“三保”:是指县(市、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相关支出,关系到政府履职尽责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
13.“三保”标识管理:为逐步实现“三保”支出预算自动化管理,根据财政部统一设置的“三保”项目清单和“三保”标识参考目录,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对项目和预算指标标注“三保”标识,县级修改删减“三保”标识需经省市两级财政部门审核,确保“三保”标识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成“三保”信息数据的提取、查询、财政运行监测等相关工作。
14.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指为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包括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或吸纳上述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申请的贷款,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用于支持重点群体就业。
15.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