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州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5)

发布时间:2025-03-14 10:54

来 源:未知


做好2025年的预算编制工作,总体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收入预算,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我市税源财源状况相符合。强化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统筹,增强预算完整性和财政统筹能力。二是坚持压保并举。用好用活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等各类政策工具,优化财政保障优先顺序,对标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定预期、激发活力;对标落实加强“三保”工作要求,坚持兜牢底线、防范风险;对标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坚持统筹兼顾、保主保重,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三是坚持过“紧日子”。落实过“紧日子”有关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以事定钱、精打细算、厉行节约、注重绩效,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将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衔接,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四是坚持防范风险。加大安全守底投入,统筹各类资金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强化库款运行监测守住支付安全风险。严格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确保到期债务足额偿还。助力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房地产市场等领域风险防控,坚决守住风险底线。
(二)2025年主要收支政策和财政工作
1.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纵深推进“八大行动”结合起来,立足邓州185万人口、经济总量、城市承载能力均位居南阳县市区前列的优势,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激发增长动能、提振发展信心。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强化“项目为王”导向,在财政预算中安排12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做好项目的前期费用支持,保障好项目的谋划、包装到申报,收储、补偿到供地等前期费用,支持项目建设“首位管总”行动,确保项目建设为“八大行动”增势增能。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基本民生等薄弱领域补短板,推动全市重点项目加快建成、“十五五”项目谋划储备。用好专项债券配套市场化融资和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明确投向领域负面清单,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以高强度高质量投入实现高水平高效益产出。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用好中央补助资金,落实地方支出责任,继续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因地制宜开展“惠享邓州”促消费活动,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带动多领域消费增长。积极争取上级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资金,培育全市文旅、体育、康养托育等领域新的消费增长点。争取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现代物流、平台经济、“两业融合”、夜间经济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升级消费载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有效提升消费意愿。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树牢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工作大局理念,地方专项债券安排额度优先向化纤纺织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倾斜,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支持组建邓州招商集团,探索实施资源入股、股权合作、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招商,坚决杜绝招商引资中违规引税返税等恶性竞争行为,推动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
2.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聚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支持我市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改变创新能力不强的短板。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强化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服务保障,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助力我市申报省、南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以上、南阳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以上、南阳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支持引进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支持开展砂姜黑土改良技术攻关、汽车零部件产业高速电机及刹车材料等重点技术攻关。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加大在科技经费、科技企业奖补资金上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经费投入数额大和增速高的企业,给予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深化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优化科研经费拨付流程,落实政府采购支持创新政策,提高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支持我市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创新平台,为企业和科技人才搭建沟通桥梁。支持小微企业培育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主办单位:邓州市财政局 承办单位:邓州市财政局信息中心

地址:邓州市新华中路105号 电话:0377-62966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