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邓州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8)
发布时间:2025-03-14 10:54
来 源:未知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邓州。安排资金助力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平安邓州建设。加强政法机关履职经费保障,支持政法领域深化改革。推动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巩固“一村一警”长效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支持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邓州样板。继续支持开展法律援助,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市委确定的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6%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260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141210万元,增长7.2%;非税收入47050万元,增长2.6%。按市乡级次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50万元,乡镇及两区105210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及结算补助和上解,减去体制上解和补助下级支出后,市本级财力为552177万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
支出结构情况:基本支出211771万元,占财力的38.4%;事业发展等项目支出340406万元,占财力的61.6%。主要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23万元,增长27.7%;教育支出199220万元,增长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174万元,增长27%;农林水支出69936万元,增长18.4%;交通运输支出8253万元,下降3.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029万元,增长30.1%;预备费安排5500万元,占财力支出的1%。各部门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按政策进行压减,安排418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535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和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基金补助,扣除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94913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3500万元,支出6491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00万元,其中30%按照政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剩余70%部分加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257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88475万元,支出5769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8475万元,支出57693万元。
5.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财政预算拟安排情况。2025年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1750万元,支出安排4000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000万元,支出安排2000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500万元,支出安排181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000万元,支出安排10000万元。
需要报告的是,在将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为确保部门必须支付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顺利进行,我们已按照预算法的规定,预安排了部门部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前预下达了对乡镇的转移性支出等相关支出。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夯实财政收入,加大收入形势研判力度,加强风险分析预判,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重抓烟、酒、车、建筑业、成品油等领域综合治税。加强建筑业领域税收管控,及时清理追缴城市配套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科学预测土地出让收入规模,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和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长效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做好政策工具储备和措施应对,推进招商引资政策清理转型,坚决遏制违规引税返税等恶性竞争行为,支持拖欠企业账款整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确保全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二)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探索财力吃紧情况下办好民生事业的机制办法。将“三保”作为财政工作首要任务和应尽之责,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三保”保障标准,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加强事前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地方“三保”范围标准与财力匹配。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管控“三保”保障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调度,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加强财政运行监测,严格落实“三保”标识管理和县级月度“三保”支出调度管理,动态掌握“三保”支出需求。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三保”风险处置预案,确保“三保”不出问题。严格暂付性款项管理,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
(三)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
根据市委确定的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6%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260万元,增长6%,其中:税收收入141210万元,增长7.2%;非税收入47050万元,增长2.6%。按市乡级次分,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050万元,乡镇及两区105210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税收返还、均衡性转移支付以及结算补助和上解,减去体制上解和补助下级支出后,市本级财力为552177万元,全部用于安排支出。
支出结构情况:基本支出211771万元,占财力的38.4%;事业发展等项目支出340406万元,占财力的61.6%。主要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23万元,增长27.7%;教育支出199220万元,增长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174万元,增长27%;农林水支出69936万元,增长18.4%;交通运输支出8253万元,下降3.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029万元,增长30.1%;预备费安排5500万元,占财力支出的1%。各部门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按政策进行压减,安排418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53500万元,加上上年结转项目和上级提前下达的专项基金补助,扣除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全年政府性基金支出94913万元。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3500万元,支出6491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000万元,其中30%按照政策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剩余70%部分加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2576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5年全市社保基金收入88475万元,支出5769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8475万元,支出57693万元。
5.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财政预算拟安排情况。2025年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1750万元,支出安排4000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000万元,支出安排20000万元。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500万元,支出安排181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0000万元,支出安排10000万元。
需要报告的是,在将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为确保部门必须支付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顺利进行,我们已按照预算法的规定,预安排了部门部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前预下达了对乡镇的转移性支出等相关支出。
三、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财政收支管理。进一步夯实财政收入,加大收入形势研判力度,加强风险分析预判,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重抓烟、酒、车、建筑业、成品油等领域综合治税。加强建筑业领域税收管控,及时清理追缴城市配套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科学预测土地出让收入规模,持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财政支出强度,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和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健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长效机制。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强化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进一步强化增收节支,做好政策工具储备和措施应对,推进招商引资政策清理转型,坚决遏制违规引税返税等恶性竞争行为,支持拖欠企业账款整治,持续改善营商环境,确保全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二)筑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探索财力吃紧情况下办好民生事业的机制办法。将“三保”作为财政工作首要任务和应尽之责,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三保”保障标准,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加强事前论证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地方“三保”范围标准与财力匹配。坚持“三保”支出优先,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管控“三保”保障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调度,保障“三保”支出需求。加强财政运行监测,严格落实“三保”标识管理和县级月度“三保”支出调度管理,动态掌握“三保”支出需求。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三保”风险处置预案,确保“三保”不出问题。严格暂付性款项管理,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